题名解:前些时日,曾有网友多次称老佛为“打油高手”,佛曾百思不得其解,后恍然。原来,该网友把我写的歪诗陋词,统看作为“打油诗”,佛顿时哑然。佛以为,打油诗虽近乎于民间顺口溜,但通俗易懂,语言幽默诙谐,立意深刻,是诗歌中的另一种境界。而佛之歪诗陋词,虽是邯郸学步,东施效颦,但绝不敢忘掉老祖宗留下来的格律规距,与打油诗相距太远矣。佛之文字,“油”是没有的,到是多了些酸腐之气。为以正视听,今口占一诗,即非古体,亦非打油。既然有几分酸气,便自拟题为:“打醋诗”。这是一种新尝试,不好拿别人做试验,权以自画像为题,是为解。
家在幽州云水间,非佛非道亦非仙
五二三六离母腹,岁半学步始人言
幼喜儒风弄翰墨,曾演吴钩剑气寒
文宗千古风骚客,武修内外两家拳
剑胆琴心魂筑骨,燕赵遗风先祖传
半世笔耕书侠影,一生无悔向文坛
利禄功名如烟淡,清风两袖总悠闲
志趣未酬春已暮,拙书数卷慰残年
老来网海觅知己,琴柱重调曲复弹
情思故里情难断,梦语东窗梦未圆
邯郸学步踏诗海,东施效颦闯词苑
歪诗陋词常现眼,谈情说爱媚红颜
幸得诸君垂青目,博客往来结友缘
风流才子博友送,羞煞津沽老穷酸
解读:淡月疏影
家在幽州云水间,非佛非道亦非仙
幽州:古九州名之一,隋唐时北方的军事重镇、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。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河北北部及辽宁南部;元时改为直隶省。从此不再用“幽州”之称。
诗人自述中,首二句是简介家乡、身份。因是自画像,所以要对身世作简要交代。诗人有意使用古地名“幽州”,容易让人联想到悠久的历史、古朴的风貌,从而在时间上,产生风云变幻的历史沧桑感;“云水”,可以理解为幽州自然风物中的“云”与“水”, “云水间”,在空间上,也增添了苍茫辽阔之感。“幽州云水间”,给人以时空茫茫、神秘缥缈之感。首句就古味盎然。“非佛非道亦非仙”,是诗人自我评定。诗人连用三个“非”,否定虚无的幻像,否定“超人”的色彩,肯定生活现实——自己是尘世中的有血有肉、有情有义的凡人。这里的否定非常有趣,强烈否定的同时,不妨说,分明是另一种肯定:在诗人的身上,很明显,有佛的明心见性、道的超拔脱俗、仙的悠游潇洒。正因为有这些,所以诗人才一再努力地否定,以回归“人”的本色。开篇两句,古味醇厚,开篇文字就很有张力。
五二三六离母腹,岁半学步始人言
幼喜儒风弄翰墨,曾演吴钩剑气寒
此处四句,是诗人的年少时的主要简历。“五二三六离母腹,岁半学步始人言。”指诗人出生、学步、学语的经历。诗人无非是说,生命之初,他与常人一样,在学习中成长。“幼喜儒风弄翰墨,曾演吴钩剑气寒。”这两句极其重要,诗人幼年即始的学文习武,是诗人立身立言及人生境界追求的坚实基础。“儒风”,儒家思想风范。“翰墨”,原指笔墨,这里指文章。“幼喜儒风弄翰墨”,即自幼受儒家思想的熏陶,爱写文章。这是学文。“曾演吴钩剑气寒”,则是习武。“吴钩”,一种刃弯的刀。李白《侠客行》中有:“赵客缦胡缨,吴钩霜雪明”,这里的吴钩,代表了侠客义士的身份;李贺《南园》中有“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”,这里的吴钩,洋溢的是浩浩的男儿尚武之气。“剑气寒”,宝剑霜刃凝寒。王勃有“龙光射牛斗之墟”,“紫电青霜,王将军之武库”;贾岛有“十年磨一剑,霜刃未曾试”;文天祥有“堂堂剑气,斗牛空认奇杰”。剑,在历代文人心目中有与生俱来的神性和灵气,甚至表现为一种人格品质或代表一种人物形象。古代文人墨客中,很多人通剑术,甚至不乏文武兼修的先贤:“上马击狂胡,下马草军书”,诗歌近万首的陆游,不但精通剑术,又是个骑马、射箭的狩猎能手;李白一生留诗一千余首,其中九十四首运用了“剑”这一意象,他“十五好剑术”,曾“仗剑去国,辞亲远游”,其人任侠使气,游侠思想伴其一生;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,擅长吟诗作赋,也是一位精通剑术,勇冠三军、能征善战、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。在诗人理想中,“文武全才” 应当是极佳的人生境界追求。此四句读来,隐隐有风雷之声。
文宗千古风骚客,武修内外两家拳
剑胆琴心魂筑骨,燕赵遗风先祖传
此四句承接上面四句,具体诗人写文武兼修,深受先祖精魂影响。“文宗千古风骚客,武修内外两家拳”,诗文学习先贤英哲,武功修习两家拳术(诗人相册中拳照下自注是“太极”和“八极”。武林功夫我不懂,只能如此,不敢妄自多言)。“宗”,尊崇,敬仰。“千古风骚客”,历代长于诗词曲赋的文人墨客。“风”,《诗经》中的《国风》;“骚”,《楚辞》中的《离骚》。“风骚”,泛指诗文。此两句对偶,浑然天成地展示出诗人的儒雅英武!“剑胆琴心魂筑骨,燕赵遗风先祖传”。“剑胆琴心”,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,既有情致,又有胆识。“魂筑骨”,精魂铸就侠骨。“筑”,有逐渐修炼建成之意。“燕赵遗风”,史称“田荆遗风”,田光为燕谋划举荐荆轲刺秦王,为不泄机密,拔剑自刎,舍生靖难;荆轲行至易水,慷慨悲歌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”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,“昔时人已没,今日水犹寒”,信义为尊,义薄云天,这遗风应是从两千年前的易水走来,传给燕赵大地上的后辈儿男,成为燕赵大地的人文精神和风骨。此四句有慷慨沉雄之气。
半世笔耕书侠影,一生无悔向文坛
利禄功名如烟淡,清风两袖总悠闲
此四句是诗人对半生所走过的人生道路的小结。回首往事,半世风云,笔耕不辍,塑造了众多文武兼备、义薄云天的侠客形象;文坛之耆宿大贤,笔写丹心,一生无愧无悔。淡泊功名利禄,视之如同浮云轻烟;清白人生,携清风两袖,总能内心澄澈,不卷波澜,神清气爽,意态安闲。此四句写得意气纵横,潇洒翩然。
志趣未酬春已暮,拙书数卷慰残年
老来网海觅知己,琴柱重调曲复弹
此四句写诗人现在的心态与生活。诗人作品极丰,堪慰平生,但是诗人视文学为终生之爱,仍愿重拾笔墨,抒写人生,通过网络寻觅意趣相投的朋友。“志趣”,志向和兴趣,指心意所向。“未酬”,不能实现,有惋惜之意。“春已暮”,晚春,春将尽,喻人生晚景。“琴柱”,琴上音柱,它的位置移动会影响整个琴的音色。此指诗人调整自己的创作领域,由以前的小说、戏剧、散文等转为尝试诗词创作。“曲复弹”,再次操琴雅奏,指调整后要借诗词传递心曲。以音乐说文学,比喻自成妙趣。此四句尽显诗人的温厚儒雅,意态从容。
情思故里情难断,梦语东窗梦未圆
邯郸学步踏诗海,东施效颦闯词苑
此四句写的是诗人博客中主要作品类别,也是“曲复弹”时的主要乐段及主旋律。“情思故里情难断,梦语东窗梦未圆。”“故里情思”中作品,是诗人深情回忆少年时代生活写下的散文、小说,是写实作品;东窗梦语,则是诗人另种风格讥刺世态人情的荒诞小说。“情难断”“梦未圆”,语意双关,既指文学的情和梦还将继续,又指诗人对故里的深情依旧,对人生的梦想依旧。“情”与“梦”重复跳跃出现,语音回环,音韵极美。“邯郸学步踏诗海,东施效颦闯词苑。”“邯郸学步”“东施效颦”,诗人借两个成语典故,谦虚地写自己在古体诗词领域的创作仅为“学”和“效颦”。“诗海”,诗之海洋,言诗歌之多,诗境之深邃壮阔。“词苑”,词之花园,词之荟萃,言词质之美。“踏”“闯”,写出诗人大胆尝试的勇气。此四句成为两联对偶的韵语,极其自然流利。
歪诗陋词常现眼,谈情说爱媚红颜
幸得诸君垂青目,博客往来结友缘
此四句写诗人谦虚面对成功和网络结缘。“歪诗陋词常现眼,谈情说爱媚红颜。”诗人的诗词因真情充溢,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欢,尤其是女读者格外钟爱,彼此成为由诗词结缘的朋友。“媚”,似是刻意取悦,实则魅力引人。“青目”,即青眼,眼睛正视,黑眼珠在中间,称对人的器重或喜爱。此句用典:晋代阮籍不拘礼教,能为青白眼。见凡俗之士,以白眼对之,嵇康赍酒挟琴造访,籍大悦,乃对以青眼。“垂青目”,言众人喜爱之情形。此四句诗人自我调侃,幽默富有情趣。
风流才子博友送,羞煞津沽老穷酸
此两句总结网络创作的收获。“风流才子”,诗酒风流,才华横溢,博友送此雅号恰当之极!“津沽”地点。“老穷酸”,诗人自谦之语。“穷酸”对落魄文人的戏谑之称。越是德高望重、才高八斗,就越是谦虚平易,而绝非锋芒毕露、盛气凌人。“绚烂之极趋于平淡”,是作文的高级境界,诗人做人境界开阔、心胸无碍,因此能入如此之境。
这首诗,诗人从身世简介开始,为自己画像,重点写为人为文。虽自说是“非佛非道亦非仙”,但是诗中自然流露,再现了诗人的品格、襟怀、志趣、修养,尤其是“文宗千古风骚客,武修内外两家拳。剑胆琴心魂筑骨,燕赵遗风先祖传。半世笔耕书侠影,一生无悔向文坛。利禄功名如烟淡,清风两袖总悠闲”,使人能分明感受到:人生若此,就是“亦佛亦道亦神仙”!
虽诗人自己戏称是“打醋诗”,但层次井然,自然推进,重点突出,形象鲜明,用语精炼,大气浑然,足见其创作态度之求实严谨。实非堪“打油”之谬评、“打醋”之戏称!
评论